唯快不破? 打破速度论 13款SSD大横评
- +1 你赞过了
“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这是经典电影风云里的一句台词,意思是只有速度快才是最无坚不摧的武功。在硬件领域同样如此,无论是CPU、显卡或者内存,每个能影响PC核心性能的配件都一直在追求速度,每一个厂商对于速度的执着追求从未改变,对于发展最为缓慢的硬盘更是尤为重要。
机械硬盘受制于本身的物理特性,速度已经发展到尽头,直到SSD固态硬盘的出现总算摒除了这个台式机速度的最后一道瓶颈。但自从SSD出现以来,厂商们再次开始了追求极限速度的竞赛,每一块SSD的包装盒上几乎写上了每秒读写多少M、每秒读写操作次数多少IOPS云云,那么这些厂商的宣传数据是否真的是衡量SSD优劣的标准?天极网华南评测室就选取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13款SSD进行横向对比评测,产品来自13个不同的厂商,涵盖中外品牌及主流方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唯快不破论”在SSD上是否还能延续?
快速导航栏:
SSD诞生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从早期是主要用于军事、工业、航空等重要极端环境,到现在进入大众玩家电脑内部,期间SSD发展的路途是十分艰辛,而真正普及到大众玩家用户也是最近一年的事。
早在06/07年的时候,就有厂商推出过消费级SSD。但是由于售价过高、使用稳定性和寿命不长等问题,最后都不被消费者所认同。虽然SSD领域每年都有不少存储厂商(包括OEM厂商、传统存储厂商、芯片方案研发商、其他领域的电子厂商)进入,价格也在逐步下降,可是SSD一直没让消费者引起关注。
直到去年泰国洪水引发的全球传统机械硬盘大涨价风波,SSD终于焕发了第二春。SSD降价热潮就如火山爆发,来得有点凶猛,似乎SSD一夜之间由皇帝变成平民。机械硬盘价格翻倍增加让不少消费者目光转向SSD。
除了自然灾害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其他主观因素让用户消费者逐步认识到SSD的存在。如SSD主力生产商美商饥饿鲨(OCZ)、美光等铺天盖地的宣传。还有英特尔(Intel)在去年力推的超极本,主张使用SSD作为存储介质以提供更快系统性能和更低的能耗。
上面一些因素都是外界的,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传统机械硬盘除了价格上有优势之外,似乎性能也足以满足日常使用。其实不然,细心的用户会发现使用传统机械硬盘花在系统等待、软件打开和使用、游戏加载、图片处理、多任务执行等操作上的时间远远要比使用SSD要多,整体而言使用SSD会让电脑更快。谁也不想在跟客户见面的时候,用笔记本打开某文件程序的时候等待半天。
下面笔者就通过表的形式,列举SSD和传统机械硬盘的优缺点对比。
SSD的优点非常突出,就是速度快、安静、不怕震动,唯独价格和主流的HDD相差太大。目前小容量的120/128GB价格已经下降到六七百元的水平,相比之前动辄千元有了大幅度降价,不少用户已经开始考虑为电脑装上一块SSD作为系统盘或游戏盘,来提高工作娱乐的效率。
那横评为什么选择120/128GB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主流!60/64GB的SSD要是当作系统盘刚刚够用而已,装完系统就不能再放下其他东西。要是当作游戏盘,现在随便一个游戏都二三十GB的容量大小,一个盘就放两三个游戏,那样很不过瘾、很不爽。
要是换成120/128GB,无论是装系统还是装游戏都可以游刃有余,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120/128GB容量的SSD作为横评的标准。
主控芯片介绍:
SSD之所以能实现品牌多元化,全归功于其结构简单、生产技术门槛低、制造环境要求低。机械硬盘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少数的几家公司,而生产环境要求也极为苛刻,非一般硬件厂商可以做到。
SSD主要结构为:主控芯片+Flash芯片。主控芯片就是SSD的大脑,主要负责平衡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承担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下面笔者就对市面主流的主控芯片做简单介绍。
目前SandForce主控方案最受生产厂商喜爱,因为SandForce提供了一整套SSD设计方案。简单点来说,就是某硬件厂商只要购买到这套方案并找到合适闪存颗粒供应商,就能生产SSD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市场上多了很多山寨SSD品牌。本次横评的13款SSD里面有9款就是采用了SF2281的方案。
主流的SSD几乎都清一色采用SF2281这一款主控方案,号称持续读写超过500MB/s(由于支持DuraWrite数据压缩技术,实际性能有待商讨),可支持MLC或SLC闪存颗粒(SLC仅支持到128GB),支持AES-128/256加密算法(最近被intel爆AES-256加密存在问题),同时也支持TRIM、GC、NQC等技术。
要说SandForce方案是SSD普及先锋,那么采用Marvell方案的SSD则是追求性能体验的群体。目前Marvell主流主控芯片为88SS9174方案,市面热销的英睿达crucial M4系列和浦科特M2\M3系列均采用此方案。
此方案是美商饥饿鲨(OCZ)收购indilinx公司之后推出的新一代主控芯片Indilinx Everest 2。首先出货的是OCZ vertex 4系列,定位中高端市场,性能比主流SF2281主控的SSD有很大进步。有不少消息称,这颗Indilinx Everest 2芯片其实是有定制版Marvell主控方案。在性能上有所提升。
三星最新主控芯片为S4LJ204X01,主要用于自家SSD。三星的830系列SSD完全属于自主开发,从主控到闪存颗粒均出自三星,整体实力不容小觑。由于整套SSD方案均为三星出品,在生产成本上有很大优势,而且性能也强于SF2281方案,所以在市场上倍受欢迎。
SSD常用闪存颗粒介绍:
SSD的性能不是单纯靠主控决定,使用不同的闪存颗粒也会影响实际性能。很多山寨SSD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低速的闪存颗粒,造成SSD性能低下,实际使用并不比传统机械硬盘快。甚至还由于生产做工差,容易造成SSD不稳定、用户数据丢失等问题。
SSD使用的闪存颗粒称为NAND闪存颗粒,目前闪存制造厂商主要分为英特尔与美光为首的ONFI阵营和三星与东芝联合的ToggleDDR阵营,他们所使用的接口、封装、参数规格、理论性能也各不相同。
同时,SSD所用的NAND闪存颗粒是区分同步/异步模式的,现在只有IMFT(即Intel与美光合资的企业)所领导制定ONFI 2.x标准的闪存才会如此,三星及东芝所生产的闪存颗粒遵循的是其另外制定的DDR Toggle Mode标准,此标准不同于ONFI,并无加入同步时钟,因此仍属异步设计,但性能并不比同步模式下的IMFT闪存差。
下面笔者列举常见的同步与异步闪存:
同步: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1年后生产的)、ME2/ME3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B的MLC颗粒(支持同步和异步)。
异步: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0年生产的)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A的MLC颗粒。
最后就是关于寿命问题:SSD所使用的NAND颗粒是有写入寿命的,主流的SSD均使用价格较为便宜的MLC架构颗粒,擦写寿命大概为3000-10000次,而高端的SLC则有10万次的擦写寿命。不过用户大可不必担心,因为SSD在设计时就会用到平衡计算的技术,称为wear-leveling(平均损耗技术)。该技术会平衡计算写入次数,那也就不会出现容量越用越小的情形,因为使用了平均损耗算法的NAND颗粒几乎不会出现单一NAND颗粒被写爆的情况。
通俗点理解就是当一块128G的SSD几乎写满的情况下,SSD才会进行擦除操作。以一般用户每天20G写入量(实际日常使用远低于此值),闪存擦写寿命为3000次,那SSD寿命也有49年之久。
其实用户可以完全不用担心SSD寿命质量问题,目前主流SSD厂商都提供三年以上质保,加上硬件更新升级速度这么快,难保不到三年玩家就要更换更快的SSD。
大容量SSD为什么会更快
由于目前常用的Nand闪存颗粒数据总线为8bit,单颗闪存读写速度有限,所以现在的SSD主控普遍采用多个通道同时并行操作多颗闪存颗粒,类似RAID 0,这样就能极大提高读写性能。
各品牌SSD规格一览
从上面规格表看出,本次送测的SSD大部分以SF2281主控芯片为主,而使用的闪存颗粒也大部分为英特尔同步MLC。上图虽然没标出接口是SATA3.0,但是目前市面SSD主流产品均全面进入SATA 3.0时代。送测产品中除了有耳熟能详的OCZ、浦科特、英睿达、三星这些国际大品牌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国产自有品牌,用户再选择SSD的时候可供选择的产品就相当丰富。
各品牌SSD拆解及解析
OCZ Vertex4 128GB:
采用新一代主控的OCZ Vertex4 128GB,依然采用纯黑风格并印上代表高端的Vertex LOGO,相当霸气。拆解后看到内存元件排列整齐,闪存颗粒包围着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还有散热垫紧贴外壳,以辅助散热。闪存采用了英特尔最新高品质的‘ME3’结尾同步颗粒,主控旁边是一颗美光DDR3 512MB缓存。留意PCB尾部是一个MSATA接口,难道这是一块工业级的SSD?要是真的话,这SSD的品质.......
英睿达 Crucial M4 128GB
英睿达 Crucial M4 128GB是上一代C300经典的传承,采用高性能的Marvell 88SS9174主控芯片并有128MB DDR3缓存,搭配自家美光同步MLC,整体性能应该处于前列,PCB布线整洁清晰。
浦科特 PX-128M3P
浦科特 PX-128M3P是定位于高性能级别的SSD,采用了强劲的Marvell 88SS9174主控芯片并有256MB DDR3缓存(正反面各一颗),搭配了速度极快的东芝24nm Toggle DDR MLC。该SSD采用超薄设计仅7mm厚度,由于是铝合金外壳,所以重量仅50多克。
三星830 128GB
三星830 128GB外壳采用纯黑色+金属拉丝工艺,而且外壳上下部分使用内部暗扣组合,外面是没有螺丝的,想要拆解的童鞋就要注意咯,随时可能对SSD造成永久损伤,并失去保修。三星830系列SSD均采用自主研发方案:三星S4LJ204X01主控+三星闪存颗粒。
金士顿 HyperX SH100S3/120G
金士顿 HyperX SH100S3/120G的包装相当大气,里面的赠送的附件也相当丰富,移动硬盘盒、螺丝刀、2.5寸硬盘架都有。本来想拆解这块SSD,但是看了半天,这款SSD所用的螺丝非常特别,笔者找遍工具盒里三四十个螺丝头也没一个合适的,它附送的螺丝刀也没有这种头,故笔者只能放弃拆解。
Comay Venus Pro3 120GB
Comay Venus Pro3 120GB的外壳也是铝合金材料+金属拉丝工艺,不过厚度较大。拆开外壳,笔者立马就被PCB闪亮的‘小黄豆’所吸引,这难道显卡厂商最喜欢炒作的钽电容,仔细一看果然是。当笔者把PCB反转,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震撼:这PCB还有一块大大的、圆圆的电子元件贴在上面,一时间笔者还没反应过来。在认真看‘CAPXX’,这颗难道是超级电容!据笔者再三查证,这的确是澳大利亚CAPXX超级电容,这类电容拥有极高的电气性能,而且成本较高。
Comay Venus Pro3 120GB除了用料高档之外,采用SF2281主控+英特尔高品质同步颗粒(ME3)也是性能的保证。
金胜 E3000s-120
金胜 E3000s-120采用了7mm超薄设计,内部构造也较为简单,PCB仅一面贴有电子元件。SSD方案为:SF2281+英特尔同步MLC。虽然该闪存颗粒是‘ME1’结尾的,但从生产编号上看是2011后生产的,是同步MLC,后面的性能测试也证实了。
Solidata X8LE 120GB
Solidata X8LE 120GB外壳为金属+磨砂工艺,SSD厚度为9.5mm。拆开SSD,正面看PCB有一种很油亮的感觉,仔细看可能是厂商在闪存颗粒区域涂上了一层防潮油,所以显得特别反光亮眼。除了油亮之外,笔者在主控芯片旁边还看到了一条‘飞线’。虽然SSD集成度高,但PCB设计也不至于‘飞线’吧,看来生产厂商要好好检讨下。‘飞线’旁边还用上了2颗‘小黄豆’钽电容。
在SSD方案搭配方面,Solidata X8LE 120GB似乎也不太给力,SF2281主控搭配镁光的异步颗粒,那实际性能会怎么样。后面有详细分析。
Patriot PyroSE 120GB
作为美国知名存储品牌美商博帝也推出了升级版Patriot PyroSE 120GB,方案组合也是较为主流的SF2281搭配美光同步闪存颗粒,理论性能应该表现不俗。
BIWIN Wlite S836 120GB
BIWIN是国内一家老牌存储厂商所生产,外壳为纯黑磨砂风格。内部PCB布线较为密集,元件排列整齐。这款SSD采用SF2281主控+英特尔高品质(ME3)同步MLC,性能表现值得期待。
影驰 Laser GT 120GB
影驰 Laser GT 120GB这款定位要比主流的 Laser AT定位稍高端,这款Laser GT 120GB使用的是较为主流的英特尔(ME2)同步MLC,主控芯片为SF2281。
威刚 SX900 256GB
威刚 SX900 256GB的外壳也是纯黑+金属拉丝风格,由于是256GB大容量SSD,所以使用的是单颗16GB的英特尔高品质同步颗粒,而且数据通道也较普通单颗8GB多,所以理论性能要比120/128GB的SSD要强。主控芯片同样也是SF2281。
源科 ProV 480G
源科 ProV 480G外壳采用的是不锈钢材料,相当坚固,而且表面还有金属拉丝工艺。产品方案为SF2281主控芯片+英特尔高品质同步MLC。
测试平台及注意问题
|
|
处理器 |
Intel E3 1230 V2 3.3G |
主板 |
微星Z68A-GD65 |
内存 |
南亚易胜DDR3 1333 4G*2 |
电源 |
安耐美 Platium 1200W白金牌 |
散热器 |
九州风神 阿萨辛 |
其他测试设备 |
|
操作系统 |
Windows 7 x64 SP1 |
驱动 |
ForceWare 301.24 |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同款SSD在不同电脑平台测试的成绩不具有对比性。电脑的不同硬件或者硬件超频均会对SSD的成绩造成影响。
使用SSD要注意的问题:
打开系统和主板上的AHCI模式
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7)和主板硬件是默认使用IDE传输模式,要是用户把SSD装入此电脑,性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们首先打开系统上的AHCI模式(要是先开主板AHCI模式,电脑进入系统会蓝屏),在Windows Vist和Windows 7系统下点击开始按钮,搜索regedit就会自动打开注册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 \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Msahci,在列表中的“Start”,双击出现数值修改框,键入“0”,然后确定并退出。
重启电脑时在BIOS中开启AHCI选项进入系统,这样进系统就不会蓝屏,进入系统之后再安装相关驱动就OK了。
4K对齐问题
SSD的NAND闪存颗粒,其读写操作则与HDD有所区别,其读写的最小单位是页(常见尺寸为4KB)。而SSD不能像HDD那样随意擦写,要写入新数据就必须先擦除,擦除的最小单位是区块。
由于传统硬盘使用的是512B作为每个扇区大小,若用在SSD上会导致数据占用连续2页,因而SSD就会做出更多的擦写操作,这种情况必然导致SSD的性能受严重影响(特别是随机性能)。
那如何进行4K对齐呢?
若用户使用新全新的SSD作为系统盘,安装win7系统的话,系统会自动进行4K对齐。
若用户使用SSD作为从盘使用的话,就必须进行4K对齐。笔者推荐使用DiskGenius这款软件进行操作,步骤也相当简单。首先安装上SSD进入系统,再打开DiskGenius软件,看到识别出来的SSD,点击右键新建分区,在弹出来的菜单下方勾选上‘对其到下列扇区的整数倍’,数值选择大于‘4K’即可,然后确定并保存分区表,最后格式化完成即可。
如何看待测试成绩
SSD不同于传统的机械硬盘,所采用的测试方法和软件均不一样。下面笔者就对常用的AS SSD进行解释:
图中红色方框1说明的是磁盘驱动文件,确认SSD是否在AHCI模式下工作,由于笔者所使用的是Z68原生SATA3.0接口,所以显示iaStor-OK。若主板使用的是第三方芯片则显示芯片类型,用户不必太在意此选项,只要正常打开AHCI模式即可。
图中红色方框2显示的是SSD是否已经4K对齐,显示的数值是用户所选择4K对齐时所选择的4K倍数值。
第一个测试环节:持续读写测试(Seq),AS SSD会先以16MB的尺寸为单位,持续向受测分区写入生成1个达到1GB大小的文件,然后再以同样的单位尺寸读取这个,最后计算平均成绩而给出结果。测试完毕,测试文件会立刻删除。
第二个测试环节:随机单队列深度测试(4K),测试软件会以512KB的单位尺寸生成1GB大小的测试文件,然后在其地址范围(LBA)内进行随机4KB单位尺寸进行写入及读取测试,直到跑遍这个范围为止,最后同样计算平均成绩给出结果。
第四个环节: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4K-64Thrd),软件则会生成64个16MB大小的测试文件(共计1GB),然后同时以4KB的单位尺寸,同时在这64个文件中进行写入和读取测试,最后依然以平均成绩为结果。
最后是:数据存取时间测试(Acc.time),软件会以4KB为单位尺寸,随机读取全盘地址范围(LBA),写入则以512B为单位尺寸,随机写入保留的1GB地址范围内,最后以平均成绩给出结果
由于SSD天生特性,所以用户测试SSD得出来的分数,应该关注4K随机读写和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能更好地反映了SSD多任务性能,特别是当系统盘使用的时候。
最后笔者想说一句,SSD跑分会受到用户系统平台差异化(CPU超频、内存超频、主板芯片组不一样等)而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不同平台的跑分测试没有太大可比性。而且每次进行AS SSD Benchmark测试会有5GB的写入量,没事就不要乱跑了。
AS SSD Benchmark测试
持续读写测试
在AS SSD常规持续读写测试中,OCZ Vertex4 得益于新一代的主控芯片,读写几乎分别达到500/400 MB/s,表现神勇。浦科特M3P和三星830的表现同样出色,紧跟OCZ之后。其他SF主控的SSD在读取方面速度较快,而由于AS SSD不支持数据压缩,所以写入普遍在150MB/s左右。最后指出Solidata X8LE 120GB使用的是美光CBAAA结尾的异步闪存颗粒,所以读写性能较弱。
威刚256GB和源科480GB由于大容量,在数据通道上比120/128GB的更多,自然性能也比同样采用SF2281的128G SSD更强。
随机单队列深度测试(4K):
在AS SSD的4K测试中,三星830再次爆发,写入速度勇超OCZ Vertex 4,浦科特M3P读写综合表现也属前列。采用SF2281主控的SSD表现也相当不错,就连使用异步颗粒的Solidata X8LE 120GB也能达到主流水平。
威刚256GB由于大容量,在数据通道上比120/128GB的更多,自然性能也比同样采用SF2281的128G SSD更强。令笔者奇怪的是源科480GB的SSD表现居然是垫底(经过多次测试),写入速度出奇的慢,不排除送测样品的个别问题。
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4K-64Thrd)测试:
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4K-64Thrd),该此时主要反映SSD在多任务下性能表现。一般情况下,很少会达到64队列深度这样的极限的多任务,所以仅供用户参考。
在本环节测试里面,OCZ Vertex4依然是傲视群雄,成绩遥遥领先。紧跟其后的是浦科特M3P,三星写入表现不尽如人意。而SF2281家族依然是不相上下,BIWIN S836稍稍领先。
CrystalDiskMark测试
SSD持续读写速度:
使用CrystalDiskMark测试SSD持续读写速度的成绩基本和AS SSD的一致,依然是OCZ Vertex 4写入速度领先,浦科特M3P和三星830紧跟其后。
4K测试:
在CrystalDiskMark的4K测试中,OCZ Vertex 4依然保持绝对的优势,三星830紧跟其后。而SF2281家族来了个绝地大反攻,读写速度反超使用Marvell主控的浦科特M3P和英睿达 Crucial M4。
随机32队列深度测试:
随机32队列深度测试,本环节测试成绩和AS SSD的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成绩基本相似。跑分王OCZ Vertex 4成绩依然遥遥领先,浦科特M3P紧跟其后,三星830 写入表现较为平庸。
PC Mark 7 测试
本环节采用PC Mark 7中的Storage存储测项目项单独测试PC的存储子系统性能,并给出得分。PC Mark 7在存储测试环节针对了SSD进行优化,能很好反应SSD实际性能。
测试项目:
1.杀毒软件测试:Windows Defender杀毒软件快速扫描系统。
2.图片导入:模拟将一个拥有434MB、68张图像的USB设备中的数据导入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时的处理过程,测试系统会记录图片从USB设备导入到硬盘,然后生成索引和缩略图的全部过程。
3.视频编辑:视频编辑主要测试从机器录像编辑生成一段视频的场景,测试系统会记录这个过程中磁盘活动情况。
4.Windows Media Center:整个测试持续大约4分钟时间,测试期间,Windows Media Center将会读取一个视频文件,同时写入两个视频文件。
5.添加音乐:这项测试模拟了将硬盘上的68GB无损音乐文件导入Windows MediaPlayer音乐库的情景。
6.启动程序:本测试模拟的是打开PCMark 7的说明文件,然后启动IE浏览器的场景。整个测试关注的是双击程序到完全打开程序这段时间中硬盘的活动情况。
7.游戏测试:游戏测试使用了《魔兽世界》,测试程序会安装游戏并建立一个新角色,然后重新启动游戏。测试过程从玩家登陆游戏到角色可以移动计算测试时间。
PC mark 7的存储测试比较贴近用户日常使用,而且还进行了多任务操作,所以最终得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测试SSD负载为50%的时候的性能表现
使用AS SSD测试软件测试
50%容量负载下 持续读写速度
50%容量负载下 随机单队列深度
本环节主要测试SSD在容量已经使用50%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由于每个厂商对固件优化各不一样,就算是同样采用SF2281主控的SSD也会有不同表现。
SSD做系统开机速度测试
大家比较关心SSD实际应用,例如做系统盘速度会不会更快,下面就看看SSD的表现。
测试软件采用BootRacer,与其它测试Windows启动速度的软件相比,BootRacer 更为纯粹和精准,它不仅可以计算出系统启动总时长,而且可以监测出系统登录后时间、系统显示桌面的时间,并最终给予计算同评级!
测试说明:为了更好地贴近和模拟用户真实情况,SSD做系统电脑安装了主流的QQ、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杀毒软件和显卡、音频等驱动辅助程序启动。
SSD做系统盘开机速度
从开机耗时对比来看,SSD作为系统盘开机速度比传统HDD要快一倍以上,进入桌面加载程序也是一瞬间的事情。各品牌的SSD耗时差距并不大,仅为两三秒只差,不像跑分那样相差巨大,即使SF2281主控的SSD也能毫不孙色。采用异步颗粒的Solidata X8LE 120GB开机速度也极快。
游戏测试
本来笔者想通过游戏加载地图查看各品牌SSD实际性能表现的,特别是新游戏地图加载时间都比较长,例如《战地3》。不过,实际测试发现SSD性能实在强悍,加载地图时间相差不大,SF2281家族基本就是同一个时间了。
测试方法,通过加载《战地3》其中一幅地图,查看所用时间。时间计算从点击选择地图开始,到出现清晰的过场动画。
本环节笔者就不列出加载游戏地图耗时列表了,因为各个SSD品牌的耗时实在相差太小,基本可以忽视。笔者录制的视频主要体现的是SSD和传统HDD的加载地图耗时对比。
视频中浦科特M3P加载速度稍快,金士顿和英睿达M4紧跟其后。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大容量的SSD在游戏加载速度方面也不会有明显的优势,毕竟SSD读取地图太快了。
photoshop CS5应用测试
要是用户不是游戏玩家对游戏不感兴趣,那除了游戏,高速SSD还对日常软件应用也有很大帮助。例如一般的大众用户外出旅游或者朋友聚会游玩,就会带上相机拍照留念。当回家用电脑查看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这样的苦恼:想把拍出来的一百几十张照片放到photoshop里面处理,但是PS同时打开这么多图片电脑几乎卡死,硬盘灯狂闪,无奈只能一张一张打开。那换上SSD会有多少变化呢?
测试方法:使用photoshop CS5同时打开100张图片并记录所用时间(PS打开图片会在默认磁盘生产体积庞大的缓存文件,既对读取速度有要求也考验写入速度),每块SSD均进行三次取平均值。图片均为索尼a35单电相机所拍摄,图片都是为JPG格式,总共大小为480MB。
用PS打开100张照片
用photoshop CS5同时打开100张照片,充分凸显了SSD极高的读写速度,远超传统机械硬盘。从测试所得出的耗时成绩来看,即使是SF2281主控+异步闪存的solidata X8LE 120GB也能表现出惊人的读写速度,而跑分性能更强的浦科特M3P和英睿达 Crucial M4实际耗时却垫底。
Adobe Lightroom 4.1测试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是一款专门针对照片后期处理制作的图形工具,可以直接读取并兼容市面上各类型单反单电相机的RAW格式,是高端摄影爱好者和发烧玩家必备软件。Lightroom可以快速导入、处理、管理和展示用户图片,其高效性可大幅减少用户处理时间。
测试方法:使用最新Lightroom 4.1导入260张RAW格式照片所花费时间,测试三次取平均值。照片均由索尼a35所拍摄(索尼专有格式为ARW),260张图片大小为4.13G。
打开260张ARW格式照片
Lightroom作为大师级图片处理软件,执行导入效率相当高,SSD比西数500G蓝盘仅快几秒而已。SSD耗时成绩也让笔者大吃一惊,之前较为沉默的影驰居然爆冷领先其他SSD,耗时12秒不到,而之前表现出色OCZ Vertex 4耗时成绩几乎垫底,其他SSD成绩基本不相上下。
极限多任务测试
之前的实际应用测试基本是单任务运行,接下来就是模拟较为极限的多任务测试,模拟用户一边下载一边用PS打开图片查看,后台在打包这100张图片,由于打开图片时间较长用户打开本地1080P视频观看。
测试方法:使用4M网络下载(下载速度稳定在350KB/s),后台在用QQ影音观看MKV格式的1080P视频(视频大小为4.1GB),用photoshop CS5 打开100张图片,同时把这100张图片压缩打包(压缩率选择最好)。最终成绩为100张图片打开和压缩打包均完成所消耗的时间。
多任务测试
先说下传统机械硬盘的情况,在多任务下机械硬盘先天缺陷暴露无遗,打开100张照片时间比之前单任务耗时多了近1分钟,而且打包压缩速度极慢。
再说SSD这边的情况,SSD由于没有机械特性,不存在硬盘的寻道时间,多任务能力极强。打包压缩仅花费十几秒就完成,效率很高。由于多任务运行,每块SSD都比之前单任务打开图片多花费10秒左右。
仔细的读者应该会发现,在单任务表现出色的SF2281家族,在多任务情况下就表现有点疲软,而采用Marvell主控的浦科特M3P和英睿达 Crucial M4则一改单任务的颓势,反超SF2281家族。
在多任务情况下,各款SSD所耗时成绩和之前PC mark 7 成绩非常类似,都是以多任务为主的测试,更贴近实际应用。
SSD配套软件使用:
每款SSD都有配套的升级固件工具,基本上都可以到官方网站上找到。SandForce家族的SSD大多都是通用的官方固件升级工具,而其他方案的SSD则有专门针对所使用方案的升级工具包。
除了升级工具包之外,个别SSD厂商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SSD附属软件。本次横评中OCZ Vertex 4、三星830、金士顿 HyperX SH100S3/120G均有自家的软件服务支持。
OCZ Vertex 4:
OCZ的软件工具包可以到官网下载到,直接下载运行即可,无需安装相当方便。
金士顿HyperX SH100S3/120G:
金士顿附带的工具软件和OCZ的大体相似,缺少了升级模块。
三星830系列:
三星830系列附带的SSD软件实在是让笔者眼前一亮,软件界面相当华丽,可用选项也相当得多。
除了以上功能之外,三星830自带的软件还可以进行Over Provisionging,就是SSD常说的OP功能,通过在SSD上划分一部分空间,用于改善和维持SSD的性能。
最后笔者不得不说一句三星你厉害,对于一款仅700多元的SSD来说,其附带的软件反应出来的是三星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软硬件整合一体化突出了三星SSD的优势。
各款SSD优缺点简评:
作为OCZ推出的新一代主控代表产品,Vertex 4性能表现强劲,跑分冠军,实际表现也出色。OCZ提供长达5年质保,免除用户后顾之忧。
浦科特PX-128M3P采用了东芝闪存,综合性能优异,不过随之而来的是较高昂的价格。这款SSD采用了7mm超薄设计,全铝合金盘身赋予仅55克的重量,非常适合对重量有要求的便携笔记本用户。
英睿达 Crucial M4 128GB由于采用了Marvell主控,性能表现较好,性价比高,厂商提供3年质保也很厚道。
金士顿 HyperX SH100S3/120G 综合表现中规中矩,外观霸气。作为国际存储行业老大,金士顿在产品质量方面一向表现出色,附件的软件和工具都极其丰富实用。
三星830 SSD是所有产品中唯一一款完全属于自主研发的产品,整合程度高,整体性能也相当强悍。由于完全自主研发,三星SSD具有极高的性价比,附属软件也实用。
BIWIN Elite S836在横评中表现不输国外知名品牌,虽然是采用SF2281主控,但选用了英特尔高品质的ME3结尾同步颗粒,而且价格相比其他品牌更超值。不过,在外观上BIWIN纯黑色略显单调,轻薄方面有待改进。
作为国内知名板卡厂商影驰出品的SSD——Laser GT 120GB,做工和用料上都表现中规中矩,闪存方面使用了英特尔主流的同步颗粒,性能表现也为优秀。
国际知名存储品牌美商博帝出品的PyroSE系列SSD,改良版的SE系列采用了同步闪存颗粒,性能表现较为主流。
Comay Venus Pro3 120GB外壳采用了铝镁合金并辅以金属拉丝工艺,简约时尚。主控方面采用了主流的SF2281,闪存使用了英特尔高品质同步颗粒,性能表现也较为出色,不过报价偏高,性价比不足。
金胜 小容量 SSD在淘宝深受欢迎,销量不俗。本次送测的E3000s-120属于新品,7mm超薄超轻设计,做工和用料均属上乘。
Solidata X8LE 120GB是横评中唯一一款采用异步闪存的SSD,本以为性能表现会很糟糕,但实际表现却让笔者大为惊讶。实际应用毫不孙色与其他同容量产品,而价格仅599元,非常适合对价格敏感的用户。
送测的威刚SX900容量是256GB,虽然成绩不算入横评中,但从跑分测试软件中可以看到,采用大容量设计的SSD在性能上相比小容量的会有一定优势,当然价格也不菲。威刚这款SX900 256GB同样采用了SF2281主控搭配英特尔的高品质同步颗粒,在性能和稳定性上都很有保证,长达3年的质保也能让用户放心。
源科 ProV 480GB是送测产品中容量最大的一款,同样成绩也不算入横评中。该款SSD外壳采用了高档的不锈钢材料辅以金属拉丝工艺,感觉特别高档,7mm超薄设计也让其列入最薄产品之列。高档的外观,内部同样也是使用了高品质的英特尔同步颗粒。可能由于送测样品个体原因,在测试成绩里面表现有点让人失望。
横评优秀产品推荐:
最佳性能:浦科特PX-128M3P
推荐理由:定位于高性能级别的浦科特PX-128M3P,在各项理论测试中综合实力强劲,实际应用表现也相当抢眼,无明显弱处,是玩家追求性能首选。
最佳性价比:三星830 128GB
推荐理由:三星830 128GB目前市场价格已经不足750元,在横评中该SSD表现也相当出色,综合性能名列前茅,比起同价位的SSD有过之而无不及。
编辑推荐:金士顿 HyperX SH100S3/120G
推荐理由:作为老牌储存产品巨头之一,金士顿 HyperX SH100S3/120G虽然采用的是SF2281主控方案,但综合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其他高端产品。隶属于金士顿HyperX高端系列的SSD,正面均有霸气HyperX LOGO而且SSD外壳极其坚固,其附送的便携移动硬盘盒、组合螺丝刀、多功能硬盘架也相当实用,总体而言这款SSD是相当出色的产品。
最佳工业设计:源科箭鱼V代系列
在国际巨头称霸行业的今天,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SSD自主研发及生产能力的大厂商之一,源科面向消费市场的箭鱼系列产品无论在性能还是市场上的表现都值得关注。虽然480G的容量在目前来说价格还相对较高,也不在本次横评的参测范围,但这款ProV箭鱼系列第五代的外观却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目前不少SSD厂商都开始主打超薄设计,而源科这款ProV仅有7mm的超薄外观让其可以傲视不少竞争对手,独有的表面磨光设计加上LOGO浮雕,一改以往SSD外观的单调,在SSD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源科的产品再次在同行中崭露出个性化,因此本站决定授予源科箭鱼V代系列产品最佳工业设计奖。
横评总结:产品各有千秋,看官按需选购
效率加倍
SSD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一个字就是:快!买SSD回来不拿来跑分炫耀,要的就是它的快,加快开机速度、减少软件执行等待时间、加快游戏加载速度、提高相片处理速度、多任务执行时系统更流畅等,一切的实际应用都能表现出SSD快的优点。笔者不能断言传统机械硬盘就此没落和消失,毕竟HDD容量大的优势很明显,但以后必然会朝着SSD方向发展。
数据跑分不代表一切 实际体验更靠谱
虽然横评中那几款高性能级的SSD跑分和实际应用表现都相当出色,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他们实际应用领先的幅度并不大。要是大众用户的话,日常普通办公娱乐,主流的SF2281主控也同样让你效率倍增,哪怕是采用异步闪存颗粒也有明显效果。
廉价要小心 SSD有价数据无价
在本次横评中,发现SSD在做工方面都比较扎实,毕竟关键技术不在PCB生产和SSD组装。但也有极少数SSD存在做工问题,在PCB上居然有飞线。淘宝上充斥这大量低价SSD,这些低价SSD通常使用的是异步闪存颗粒,这些廉价SSD在稳定性上难以得到保障,极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电脑死机、蓝屏等问题,要是用户当作系统盘或存资料,那就得不偿失。其实也不是说廉价就不能买,要是用户想体验SSD的快感,又无奈囊中羞涩,那用SSD当做游戏盘娱乐盘之类,只要不是重要资料的存盘那也可一试。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
+1 你赞过了